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展讯 | “白云出岫——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水墨味美术馆开展在即!

发布时间:2021-01-09

01.jpg


学术主持:张夫也

艺术指导:杜大恺

总策划:王艳菊

策展人:项堃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水墨味》杂志社

展期:2021年1月10日 - 3月10日

地点:水墨味美术馆  北京市通州美术馆路16号


— 展讯—

Exhibition info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水墨味》杂志社承办,亿龙集团、辉煌逸达实业集团、百裕集团协办的“白云出岫——清华大学十六教授书画展”,将于2021年1月10日下午在水墨味美术馆开展。


此次展览汇集了清华大学的十六位教授书画家:韩美林、冯远、杜大恺、刘巨德、苏士澍、鲁晓波、王玉良、刘石、杜鹏飞、戴顺智、张夫也、唐绪祥、韩敬伟、陈辉、王巍、丁荭,阵容强大;既有韩美林等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又有冯远、苏士澍等书画界的领军人物,也有深耕艺术教育数十年的资深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更有当今艺坛的中坚力量。老中青三代汇聚一堂,彰显艺术的光芒、文化的力量。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从1月10日一直持续至3月10日。展览全程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


— 前言 —

Preface


水木清华,众秀所钟。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百余年来,清华大学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发展贡献了无数人才,也为中国文化的绵延保留了一丝血脉。


于文化而言,功利未必比动荡优越多少。幸好清华还有这样一些学养深湛之士:他们执教上庠,传道授业,专精而通博,深得古典之精髓。同时,在传统文化尤其是书画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却又淡泊自处,风神自现。他们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守护者。


《水墨味》杂志,创刊于2006年8月,致力于推介书画经典,阐扬人文精神。十五年来,甘苦备尝,冷暖自知;幸承师友抬爱,小有口碑。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这寥寥数语,对物质愈益丰盈精神愈加桎梏的当代人,别具深意,尤其是刚刚送别了沉痛的2020。人生本应流憩遐观,像宗白华先生那样,从容作美学之散步,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进退有度,出而知还。


兹值水墨味美术馆开馆,特展出清华大学十六位书画艺术家的力作佳构。宿德硕望,艺苑中坚,各擅胜场。


致敬既往,瞻望未来,都是为了做好现在。


项堃

2021年1月3日


— 参展艺术家 —

Artist


02.jpg

韩美林

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委员会会长。代表作有:书法作品古文字集录《天书》;巨型城市雕塑《迎风长啸》、《大舜耕田》、《百鸟朝凤》等;设计作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徽、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航空飞机内饰、2008申奥会徽、2008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等。出版有:《山花烂漫》、《美林》、《豆蔻梢头——韩美林人体艺术作品集》、《韩美林岩画艺术集》、《闲言碎语》、《韩美林自述》、《前面是未知数》等。


03.jpg

韩美林  岩画之一  49×69cm  纸本设色


04.jpg

韩美林  岩画之二  49×69cm  纸本设色


二十多年来,我关注的目光紧随着他。一路下来,我已经眼花缭乱,甚至找不到边际与方向。一会儿是一片粗砺又沉重的青铜世界,一会儿是滑溜溜、溢彩流光的陶瓷天地;一会儿是十几米、几十米、上百米山一般顶天立地的石雕,一会儿是轻盈得一口气就可吹起的邮票;一会儿是大片恢宏、变幻万千的水墨,一会儿是牵人神经的线条,或刚劲或粗野或跌宕或飞扬或飘逸或游丝一般的线条。一切物象,一切样式,一切手段,一切材料,都能被他随心所欲地使用乃至挥霍,他要的只是随心所欲。


他的艺术是由三种基因编码合成的。一是远古,一个现代,一是中国民间。……因此说,美林的艺术既是现代的,人类性的,又是地道的华夏民族的灵魂。

——冯骥才


05.jpg

杜大恺

生于 1943年8月8日,山东龙口人。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06.jpg

杜大恺  崂山夕照  41.5×29.5cm  纸本设色


07.jpg

杜大恺  青橘  29.5×41.5cm  纸本设色


今日世界社会道义与人之心性已成胶着,难分难解,道义须心性相携,心性惟道义相助,道义与心性已成共谋,俾传承与革新非水火之不容,其难在此,其乐在此,这第三个时期于今仍是初始。天下滔滔,存亡顺逆,古尚不惑,何况如今。人心之不可违,时势之不可违,惟乐观其变,为仁为智耶。

——杜大恺


08.jpg

刘巨德

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庞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比较,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面对形象》,出版画册《刘巨德素描集》、《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油画作品集》、《刘巨德写生作品集》、《刘巨德陶艺雕塑作品集》、《刘巨德扇面百图集》、《浑沌的光亮—刘巨德艺术作品集》。


09.jpg

刘巨德  寿桃  29×71.5cm  纸本设色


10.jpg

刘巨德  听香  29×71.5cm  纸本设色


刘巨德常以庄子「浑沌」喻解艺术创造之路,其着眼点侧重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艺术创造须凭借艺术家本性,艺术创造又是难以规范,更是不可违心违性地改造定制的。古人论诗,有「气以实至,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之说。刘巨德绘画艺术之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凭借本性的自由发挥。在他的画前,我们感受生命自然流动的韵律,感受画家舒畅而又沉着的创作心态,那正是他所向往的自然万物「投入心泉的倒影」。

——水天中


11.jpg

苏士澍

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法丛刊》主编、西泠印社理事。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等。


12.jpg

苏士澍  杜甫诗句  69×46cm  纸本墨笔


13.jpg

苏士澍  自强不息  69×46cm  纸本墨笔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书法作为艺术之中的一个门类,亦离不开文学。因之,文学和书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文学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文化大视野中,书法和文学都是表现心灵情韵的艺术。书法受文学观念和审美模式的影响,在艺术审美大视野中,书法与文学、绘画、印章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诗文不仅是书法家最重要的表现内容,而且将丰富的情感内容外化到书法的情感线条符号中,使以线表情的书法成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的艺术形式,并禀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苏士澍


14.jpg

王玉良

1949年生于山东烟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会委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15.jpg

王玉良  水墨造像之一  66×40cm  纸本墨笔


16.jpg

王玉良  水墨造像之二  59×48cm  纸本墨笔


玉良最初学中国画,后来又从事水彩、水粉,因为重视多方面的修养,所以后来所作水墨山水,意境笔墨很有内涵,为同行所称道。


王玉良的路子比较宽的,因为他很早就关心史论,好读书,又有扎实的水墨基本功,能够深入传统,同时注意信息。由于思想活跃,而不为传统所束缚,借鉴西方,但不为西方所制约。他最近创作取材多为典型的文物遗址,或古老街巷。他的取景构图有时参照摄影角度,但能与笔墨结合,新鲜而不勉强……同时我也有一点担忧,即是:不要把自己的风格定型得过早,而不能自拔,甚至可能引起一批追逐者;应该作为一个探索过程,则前面的路子会愈走愈宽广。

——张仃


17.jpg

冯远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教授。


18.jpg

冯远  天边  193×102cm  纸本墨笔


19.jpg

冯远   心幡   268×146cm  纸本墨笔


冯远属于典型的学者型画家,他酷爱文史,博览群书,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绘画评论,不仅文笔流畅,词采华茂,而且条理清晰,见解深刻。他作为学者型画家睿智的地方,就在于他对学院写实(写意)、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三种绘画,都能够采取理性分析和科学批判的态度。立足于学院写实(写意)绘画的基点,追求在古今中西融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人物画体系的艺术理想,是他相对恒定的价值判断标准。

——王镛


20.jpg

戴顺智

1952年生,北京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等。


21.jpg

戴顺智   牧牛童之一  59×48cm  纸本设色


22.jpg

戴顺智   牧牛童之二  59×48cm  纸本设色


和牛之间的这种重构关系,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非常喜爱,而且是乐于传承的一种品格,这种内在美是没的说的,那么讲究形式的时候,就体现出艺术规律,在他的作品里边,可以看出学院派的艺术家,他的强项,他的优势,画面上的疏和密,浓和淡,墨和色,这些之间的对比关系,组合构成关系,这是艺术规律,这是艺术技巧,他在这一方面,是用心研究的,经得起推敲的,他在用色,他在构图等方面,包括造型等方面的探索是非常大胆的,都有很大的突破,他的画既来自传统,取法宋元,同时又极具现代感,他的牛,和李可染,黄胄的牛截然不同,相比之下,他的牛生活气息更浓,画面气氛更真实,更细腻,也更感人。

一一刘曦林


23.jpg

张夫也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1999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览,以清雅别致的画风博得普遍赞誉,并多次获得奖项。作品被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团体、文化教育机构、美术团体及国内有关单位及个人收藏。


24.jpg

张夫也   春韵   68×138cm   纸本设色


25.jpg

张夫也   冬之韵   69×137cm   纸本设色


艺术家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吸收滋养和获取灵感,用笔墨和色彩写自己的亲切感受,唯有如此,作品才会有时代气息和个性面貌。夫也深谙此理,从他的画作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画的是他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从古典写实到现代表现和抽象的艺术手法,他都拿来为我所用,融入到自己的方法之中,用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情。他的画,不论大品或小品,即兴写生或经过酝酿的创作,都具有意象性和装饰意味,也传达出他平和、通融的人生态度和淡定、乐观的情绪。

——邵大箴


26.jpg

唐绪祥

广西阳朔人,1977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李可染、白雪石、张仃、吴冠中、罗工柳等大师,其艺术天分深得诸位赞赏。李可染先生称“唐君聪慧,好学不倦,画颇不凡”,认为唐绪祥的山水画“能得自然真意!”。白雪石先生在唐绪祥的画展上感叹道“绘画贵有胆识,有感情,绪祥所作当之无愧!”,赞其山水画“笔墨雄强,山河壮丽”。


27.jpg

唐绪祥   云过知禅意   68×68cm   纸本设色


28.jpg

唐绪祥   云净山浮翠   68×68cm   纸本设色


唐绪祥先生是我院著名画家。他为人质朴,为学谨严,为艺率真。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花一果,无不天趣盎然。那是他的理想国,也是现代人的文化乡愁。

——鲁晓波


29.jpg

韩敬伟

1957年生于沈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画的意与色》、《中国画质地表现》、《韩敬伟画集》、《国画写意山水绘画手稿》等。


30.jpg

韩敬伟  林泉清幽图  50.5×40cm  纸本设色


31.jpg

韩敬伟  天清远峰出  40×50.5cm  纸本设色


韩敬伟不独在“行万里路”中磨炼自己,又喜读群书。他和他的同代人同样喜读卡西尔、苏珊•朗格,却又嗜读老庄哲学和古代画论。所以,他在倾向于现代时不忘民间,在20世纪90年代国学回归的热潮中,又做艺术的大幅度调整——题材上向山水画的集中,形式上向传统笔墨的回归,并于世纪之交趋于成熟。在那些繁皴密擦的满构图上,穿插着墨雾、祥云、老屋、色树和装饰性的田垄节奏,墨与色、枯与润、密与疏交错谐和于他喜爱的黄土高坡上。

——刘曦林


32.jpg

鲁晓波

1959年生于湖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设计产业联盟理事长。出版有《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等。


33.jpg

鲁晓波  鹰  136×68cm  纸本墨笔


34.jpg

鲁晓波  小趣  68×136cm  纸本墨笔


当我见到野生丹顶鹤的时候,它动作举止的优雅和翩翩起舞时的仪态万千,让我深受感染;除了它呈现的那种美的姿态以外,它还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美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鹤也有长寿、高洁之意。在我深入了解鹤的过程中,我发现,鹤在当今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我们现在想要观察到鹤,拍到鹤必须要到一个生态环境很美好的地方去,所以对鹤情有独钟也是因为自己的一个情怀,就是希望能通过画鹤,表达我对自然生态的一种向往和对目前环境问题的一些思考,希望以此唤醒更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如今,虽然我专注绘画时间有限,但我很珍惜自己有这样的情结和创作冲动。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对理想的执着吧。

——鲁晓波


35.jpg

陈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及论文发表于《美术》、《文艺研究》、《装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美术报》等刊物与报纸,出版多本学术专著及个人画集。


36.jpg

陈辉  晨寺钟声  26×67cm  纸本墨笔


37.jpg

陈辉  堤岸谁家烟雨中  26×67cm  纸本墨笔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宁和静谧的无人之境、悠远隽永的形式韵致,使他逐步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在每次画展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且以它鲜明独到的视觉形式夺人眼目。


在陈辉的笔下,一是解决了画面虚实和大块黑白灰对比的图式效应;二是解决了绘画作品内涵中历史文化与当下的时间、空间含义;三是使作品的主题内容通过虚实相间的整合再造,突显了传统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相谐的浓厚氛围,引人入胜、发人遐思,意味绕梁。

——冯远


38.jpg

刘石

1963 年生,四川大邑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研究,曾在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多国高校任客座教授。出版有《书法与中国文化》、《苏轼词研究》、《有高楼杂稿》、《有高楼续稿》等。


39.jpg

刘石  舍得  46×69cm  纸本墨笔


40.jpg

刘石  万里江湖一叶身  69×46cm  纸本墨笔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奇妙也许就在这里:书法是写字,人人都会写字,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书法家;书法有技法,技法的掌握虽不容易,更难的却是技法之外的学识涵养。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代表了古往今来典型的文人书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也应当成为当代爱好书法的学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刘石


41.jpg

王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国内各届重大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与个人收藏。出版专著、画册多部。


42.jpg

王巍  御园图之一  78×45.5cm  纸本设色


43.jpg

王巍  御园图之二  78×45.5cm  纸本设色


王巍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绘画基础训练,基本功较强、悟性好,再加上多年的速写、素描、写生、创作的勤奋实践,具备了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王巍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是健康阳光的,没有病态、做作的成分,这跟他纯真朴实的性格和他对画中人物生活的体验分不开的。他作品中线条的韵律、节奏、张力都焕发着大气磊落的气息,在笔墨背后使直观的形象转化为有生命特征的意象形式。他具有组织大场面多人物大型创作的驾驭能力,并且是一位多产的青年画家。他的艺术天赋与造诣在他的同龄人中是较为突出的。

——冯远


44.jpg

杜鹏飞

1970年生,辽宁人。曾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14年起担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教工书法协会会长。自幼习书,雅好书画收藏与鉴赏,业余从事民国美术史研究,出版有《百年清华学人手迹选》、《姚茫父先生编年事辑》等。


45.jpg

杜鹏飞  未成却恐联  67×23cm  纸本墨笔


46.jpg

杜鹏飞  诗兴齐心联  67×23cm  纸本墨笔


吾亦爱吾庐,时还读我书。

抚琴梅雪后,观鹤桂香初。

好饮良朋远,耽诗古砚疏。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杜鹏飞


47.jpg

丁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中国青年国画家大展银奖、全国第二届工笔画大展银奖、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展铜奖等荣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成都现代美术馆、温州市美术馆、年代美术馆、香港Anna Ning Fine Art Gallery收藏。


48.jpg

丁荭  酴釄为枕睡为乡  58×110cm   纸本设色


49.jpg

丁荭  四分之一  121.3×130cm   纸本设色


丁荭生长于江南水乡,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到国美的国画系,后又在清华美院读了硕士,再到现在的博士,直至留校任教,一路走来,既经历过严格的西方美术造型训练,也体验到了中国画笔墨的趣味。


清代恽南田曾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丁荭的作品既有清澈高旷的《水上烟》,也有繁花锦簇的《神秘园》。但所有这些景色尽被作者笼罩在一片清净脱俗的寂境之中。


当我们走入这寂境,感觉到时间在她的画中凝固。身处喧嚣中的我们看着画中的他们,仿佛注视着内心中的自己,看到那已经久违的安宁和宽广,弥漫开来。在我们的心灵曾经栖息过的地方,依稀唤起许多年前的记忆--许多先辈们曾经相信和执着过的东西。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她的艺术会带你进入永恒之境。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