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个人随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前 言

(色彩)

色彩习作训练自从美术学院化教育开始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此课程的研讨与争论,这似乎成了不可回避但又需反复思考且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色彩写生课程将如何传承、发扬、创新、并梳理出艺术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律和发展脉络是摆在我们艺术教育者面前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特征应该是:一、帮助学生树立艺术理想。二、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三、调动和培养激情,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营造有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五、采取讨论与批评的教学互动方式。当我们始终把艺术教育与时代紧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艺术教育孕育着鲜活的生机,僵化没落的教育方式会离我们远去,当我们面对一批又一批充满新思维、新观念的时代青年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能否扪心自问——我能为人之师、解惑、传艺吗。

 

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信息量、高科技的时代、艺术观念空前活跃,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的格局。高信息量的喷涌不断刺激和致使艺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艺术观的转换与更新,高科技的手段的运用激活了习画者艺术创意的释放,是当代的技术手段与观念的碰撞促成了艺术作品的时代语言呈崭新的多元气象。当我们还在对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的造型和色彩意犹未尽的时候,以苏式或法式的造型艺术作为唯一审美标准的界定已稍然发生了变化,一味的再现客观,把对客观表现的准确性视为不可逾越的准则也逐渐松绑了,从艺者的理论与实践有着多条途径的解读性与探索的可能性,先生们开始赏试以多种绘画语言和形式来因材施教,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对艺术审美与价值的判断和分析,先生的话已不是一陈不变的标准和尺度并被学生视为不敢违命的圣旨。传承与创作、宽松与自由、自信与理想、讨论与批评的教学方式成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的新方式。

 

从基础教育的课程本身来说,采用配餐制和自助式相结合是一种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共识的基础是固定的营养,自助式为学生调配了养分,学生缺什么自己去寻找。对于教师来说,碗里不能总是老三样,教师是配菜师,因人而异配备菜肴,看人下菜碟,打造学生属于自我个性的艺术作品,强调纯正口味。习作虽然是手段和基础,但不能狭隘的认识它的作用,它是创作过程的胚胎,孕育着艺术新生命的诞生。教师要示范在前,言传身教,“解惑”自身要“有货”,艺高为师,德高为人。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逐渐开始学会了对艺术的借鉴与批评,在构建艺术价值体系的平台上进行着艺术横向的比较与取舍,纵向的传承与创新,掌握和调节宽口径、厚基础的双刃剑,勇做艺术创新的冒险家, 不断向学科、新领域探求。 如果说学生有了对艺术审美价值与审美格调的取向和定位,固然就有了博采众长,去伪存真的鉴赏力,如果有了善于思考与杜绝俗魅艺术的尺度,固然就有了艺术的批评精神。对教师来说,应具备宽广的胸怀与包容的心态,鼓励学生的实验性探索和多种创新的可能性,培养学生个性的轨迹,自始至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过程,如同一粒种子一样地发芽、结果、成材。树立学生对艺术个性的认同和个性是艺术生命的理解。因为只有个性的艺术才有艺术的独特性,才有与别人拉开距离的可能性、才有艺术的气象万千、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色彩给我们带来了心理、生理及视觉上无限的想象空间。色彩的抽象之美如同音乐的弦律,置我们于畅快与悲愁、惆怅与缠绵、激动与宁静、苦涩与开怀的情境里陶醉。尽管艺术之路对于艺术理想者是永远没有彼岸的孤舟,尽管从艺之道没有坦途,但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坚守与忍耐,只有身临其境者才有如醉如痴的迷情与感触,愿天下同道者的执著能结出艺术之果、艺术之硕果,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体味着艺术阵痛的艰辛与快乐吧。

 

陈辉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