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个人随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研讨会发言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陈辉

 

一、中国画的传统

 

对于传统,我们的态度是学其精神,学其精华,吸收与消化之后进行变通与创新。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家不识传统等于文化缺课,但过于沉溺传统势必缺少创新与变革,因为传统也在变化和推进着。传统是动态的,继承传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发扬和创新,创新是时代的使然,创新就可能有鲜活的艺术生命的出现。同时,中国画里意象画境、笔墨逸气、人文精神、文化素养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中国画与其它造型艺术的不同之处,这一特有的艺术约束性也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殊性。一个艺术家把艺术理想、审美价值、艺术格调、体现时代、受众于民视为当代中国画家追求的目标并为之探索时,需要的是对传统的梳理,或在传承与融合中突破与超越,或在中西合璧中嫁接和移植,找到自我的艺术坐标和行进轨迹,强化艺术独特口味和自我相貌,通过作品展现出艺术的表现空间和时代风貌。

 

二、中国画的时代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有其特定的艺术符号,如果后时代的艺术是前时代的重复和抄袭,其艺术表现必然失去价值和意义,艺术精神也就走向没落和衰败了,我们需要的是师其精神,而不是摹其风格。今天的中国画禁区被打破了,内容题材变得更加多样了,形式语言也更加的宽泛,视野开阔了,交流在日趋活跃,可望有了可及,我们的眼界变的更加宽广并具有了识别性,我们对艺术的判断力也在逐渐提升,艺术家变得自信从容,艺术家选择艺术的方式和驾驭表现艺术的能力有了不可预测的增强和估量,不曾有过的内容风格和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他们不甘愿在前辈大师的大树下乘凉,在大师的艺术成就的关照与呵护下过寄生的顺境之日,却非要去体验艺术的险境和未知。另辟蹊径,开拓探索,苦苦追寻!探求属于自己艺术理想的新天地。 开明的时代观念,宽松的人文环境,深邃的文化传统底蕴有利于艺术的繁荣发展。一个艺术家应该以淡泊明志的境界,宁静致远的情怀对待生活和艺术。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

 

三、中国画的本土性

 

本土性即民族性,民族性是根,民族性是源,民族性是魂,民族性是特殊的地域文化的积淀,与其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差异,并成为本民族最具鲜明艺术个性和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一个艺术家置身于养育着他的土地上,熟悉的生活感爱,受教育的背景,潜移默化的民族精神,地域文化的熏陶等都驱使着艺术家把这些题材和资源自然的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些内容和元素它不是凭空的捏造和想像,而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白,是流淌在作者生命里的血液,是艺术生命之魂。作品里的一形一色,一点一线都是作者自己要说的真心话,它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根深蒂固,朴实真挚。换句话说,如果艺术家对艺术表现的事物根本不熟悉或没有深入的理解,而一味追求某种时尚,或者不知所措的茫然重复,或者不加思索的完全崇洋来选择其艺术语言,必然会失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之根,艺术中最具有价值和灵魂的东西没有了,作品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要先做勤于思考的思想者——确立方向,再做勤于动手的耕耘者——实施目标,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文化特征属首要位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技术手段尚在其次。然而,艺术作品的感人之处,艺术作品的意境表达却离不开技,技就是手艺活。手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水准,手艺活就是技术活,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艺”,“艺”乃境界。

 

追溯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大师的作品都与本土文化精神联系至深,并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根与魂、才与情是一个民族艺术家成功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世界范围内能够堪称大师的艺匠们没有一个是以创作本民族题材之外而功名成就、流芳千古的。

 

民族艺术是地域性艺术,多个地域性艺术构成了世界文化艺术的斑斓与多彩。

 

四、中国画的学术性

 

对艺术作品的学术性评价是看它是否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能否站在学术前沿,体现文化的内涵,揭示艺术的本质。能否形成理论体系下的美学价值观,是否在表现技法上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既能在艺术前瞻性的纵线上研发深度,又能在艺术比较的横线上拓展厚度。思辨带来观念的挑战与革命,实验带来技术的变通和更新,把艺术创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研究和探讨再回到艺术本体的过程需要时间、修养、观念、情感、才能等多次的合成彩排,或许才有可能奏响完美的乐章。何况学术性的价值规律,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是长期修行、积累、体会的过程,如同饮食里的文火慢炖,中医里的阴阳调理。

 

艺术家的格调与品位是定位艺术作品的学术含金量的基本要素,一些已被公认的、有学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图像符号特征并被广泛接受,这是可喜可贺的!但反过来说,这又使艺术家容易成为荣誉与辉煌的囚犯,束缚着艺术家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敢或不愿意进行艺术再创新。这些荣誉与辉煌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觉不能吃老本,不能停止对学术理想的追求。一个艺术家停止了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就缺少了对艺术本质追求,他的心灵就枯竭了,艺术生命也就此结束了,即便他们的手在不停的作画,其作品也是没有灵魂的。

 

五、中国画的视觉性

 

视觉张力和作品内涵应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关注的重要因素,是作品具有震感力的核心。深度探索当代中国水墨艺术视觉研究的意义在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拓宽中国画水墨艺术在观念、构图、形式、笔法上的优长,改变传统水墨易近看不能远观的视觉感观,或者说与西画在展示上所处的劣势与不足,强化中国传统水墨画视觉张力,使中国水墨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再现辉煌。

 

艺术变则通,不变则死,艺术作品变革当中是艺术家艺术观念、审美意识、价值观取向,对艺术的悟性和表现技能等诸要素的综合体现。研究它的特色在于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发展传统、关注当代,强调中西合璧的优势,坚守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崇高气韵生动与主观写意的情怀,借鉴西画中比例、构成之美的视觉要素,注重文化精神与原创性的表达,从艺术的角度奠定民族文化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