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个人随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综合训练与基础教育

陈 辉

 

综合训练这门课程是当代艺术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它不仅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同时对各专业的创作起到了多元的探索和创新作用。它是对单一模式化教育的挑战,是新时代发展时期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当一种艺术拒绝向另一种艺术借鉴和学习的时候,它必然会没落。一种教育体制不吸纳和注入当代的斯学科,它必然会走向衰败。笔者暑假有幸赴欧洲考察,了解了国外部分艺术院校教学情况反培养人才的思路。这就是将发散性思维与多元化的创作设计表现作为宗旨,注重的是对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这与我们对基础的要求在观念上是不同的。我们往往右的是画面的深人程度和最后完成的效果,或者说对作品的用功程度和工艺的细致的界定。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审美品位先于造型能力,造型基础的优劣对表现美的画境起到后援的作用。应该说艺术教育除了审美格调和造型能力外,还要重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人文情怀积淀下的创造意识。真正实现宽松的、自由的、讨论的、谈话式和批评式的教育方式,杜绝式样雷同,千人一面,使艺术教育呈现多元化、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的发展格局。

 

综合训练在基础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应用开拓了艺术表现的多种方法和新的可能性。学生一直处在受兴趣支配的创新和探索中,对艺术规律艺术美感、艺术形式、艺术现象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解构,在对已被前人认同的标准模式重新审视后进行再判断,这无疑给综合训练打开了光明之窗。学生会像海绵一样最大限度地吸取不同养分,广纳博引、师承百家,储备来自黑白、空间、平面、构图、肌埋、色彩、材料、静态的、动态的多元创作途径,全面理解传统艺术,综合分析现代艺术,正确对待当代艺术,推崇原创性,挑战不可知领域,科学地推理出艺术反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调解和改良已形成的主流状态下的常规模式,以创新的精神,甚至反叛的理想意识重新评价现存的艺术。

 

艺术贷在创新,但创新未必结硕果。综合训练强调的是观念的更新、表现形式的多样和材料对峙的视觉肌理变化,逐渐模糊了绘画艺术的界限,形成了无固定形式、无内容限制、无标准答案的实验性教学特征。模糊本身涵盖着无限融合,实验性则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客观表现与构想更新

 

客观表现与深人刻画物象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充分把描绘物象的客观性做真实的再现,尽可能地深入理解对象,精益求精地表现对象。从物象的形态、结构、性格、神态、表情、色彩等方面切人画面,准确地塑造客观物象的具象形态,力求形神兼备。从目前我们艺术类学生的生源来看,人校的学生大都处在考前美术培训的初级阶段,美术训练方法是单一的,对于美的评判标准是单一的,对于具象表现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随着我们的招生体制和逐步实行的交叉式教学的推进,我们的观念也要更新和转换。因为基础和时间的因素,我们对学生基础的要求不应该像过去一样,以塑造时间和功夫惊人的细致表现来作为惟一的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精神,技术和手段是以审美为前提的。既要让学生们有坚实的造型基础(造型基础是多方位体现的,且并非一种模式),又不能完全沿袭常规的表现方法,要开拓思路,增加兴趣点,尝试新的多种表现方法。同西方的写实表现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透视角度、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增加主观构想等来丰富她表现画面相比,我们的基础训练就会变得很新鲜、很有趣、很生动活泼,把习作当创作来完成,在具象中融入超现实的空间和抽象因素给写生注人新的视点,并派生出新的品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在制定和完善基础教学大纲的同时,我们已经从以下几方面开始进行实验性的改良交叉:(一)改变常规日惯的透视角度和构图方式,增加视觉性。(二)改变观察方法和惯性的物6,增加矛盾空间的训练,提高表现意识。(三)改变□惯用纸和I具材料,丰富表现肌理。(四)强调物象的组合练习,强化创造性。(五)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借鉴大师的作品,提升艺术格调和理性色彩的科学分析主导画面,锻炼学生的色彩感觉。不仅要回眼中看到的色彩,还要画分析和理解后的色彩。上述这些训练方法为具象写实的客观表现创造了多元的思考方向。更斯的构思带来的是全新多样的画面视觉,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发展了具象写实风格,避免了局限的认识与教条主义而导致学生作业过于雷同的弊端。

 

二、观念置先与抽象表现

 

抽象艺术的表现是物质的抽象。它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升华为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克利说 "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创造不可见的东西。"这些不可见的东西是物化了的点、线、面和形与色。我们不会因为作品中没有具象形态而忽略了美的存在,而更多的是把画面的节奏与韵律、色彩与黑白、比例与面积视为美的要素。在基础教学中,抽象美与抽象意识的训练还比较欠缺,课程中应加大抽象美感表达的内容。我们的学生往往对看到的物象做再现的描绘并不畏惧,对提炼概括缺乏信心,而对客观物象转化为抽象形态的表现更是缺乏能力。这主要是对客观形态抽象的分析和理解不够,观念意识难以从多维形态鞍为平面形态、具象的幻影根深蒂固不肯丢掉。大家想想塞尚吧!他把世间万物的形态归纳为球体、立方体、锥体和柱体,创造了艺术量感给人精神实质的震撼。想想毕加索吧!他提出"艺术家必须懂得让人们相信虚构中的真实。"这富于想象的观念和创新精神,创造了把自然主义绘画看不到的部分也表现出来的立体主义。再想想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与蒙德里安从点、线、面与黄金分割中概括出比例与数据的抽象美感因素。还去想想综合材料大师劳森伯和基弗吧!体现不同材质的丝网印和废弃的金属物用其他物质的对比形成的视觉肌理。他们已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客观现实主义,把表现什么放在首位(观念置先),怎样去表现放任之后(技术置后)。先有意识,再有形式,观念的不同定会导致风格的迥异。差异酿造出个性的艺术。那么,越有个性比的艺术作品反而越具备公共性。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厚基础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宽口径的个性化培养。具体到抽象表现与观念置前如何在基础教学中体现,我们从以下六点归类:;(一)、夸张减法的概括表现画面,有助于控制整体形态和特征。(二)、无光源无灰调的黑白两极色表现画面,有助于衰减多变的形体和体积量感,强化视觉冲击力。(三)、平面分割画面,打散解构形态表现画面,有助于在二维空间里对形态分布作排序重组,认识重复与面积比例的美感。(四)、以点、线、面、黑、白、灰表现画面,有助于利用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实现非具象对具象的概念转移。(五)、几何形、偶发形等多变的抽象形态表现画面,有助于概括自然形态的共性,认识抽象形态的结构分布规律及偶发形态的绝妙之处。(六)、不同材料和制作技术将形态并置于画面所形成的肌理表现,有助于解决画面中单调的视觉,增加肌理的可视性。材料的改变是造型艺术的观念性和技术性的革命。

 

抽象表现与具象表现是艺术表现的两种形式,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艺术理想的认识和思考,两种思路的训练在基础教学中都不可缺少。

 

三,综合表现与多元趋势

 

综合训练在基础美术教育体系中起步较晚,还是个新生儿,处在成长期,但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时代审美趋向。它之所以有发展的空间,是因为它拓展了前人未涉足之处,以开放的、多元的、前瞻的、批评的、探索的现代主义态度拉开丁与传统的距离,针对[公众的普遍性结论加以反思,以吸纳和开放的状态包容、转换、探索发现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视点,全面认识艺术发展的多样性。针对艺术表现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意义,应有全面的判断和理解。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从野兽主义到表现主义,从抽象派到立体派,从行为艺术到装置艺术,从政治波普到前卫艺术,每个流派均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裂变的,留下了时代的深深烙印。同时,每门艺术的产生又是在吸收相关艺术之长而演变发展来的,并非断裂丢失之变,而是传承创新之变。我们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应持观照性的评判,不是否定和取代。因艺术观念和主张各异,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幻想是创造科学发现的萌芽,想象则是艺术创新的前提,都基于情感的推动,对科学 与艺术的追求。科学的魅力是向未知领域探秘,将幻想的非现实转化成能动的现实。艺术的魅力是从现实的客观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艺术的综合表现带来了多元趋势。综合表现的基础是观念的表现和实验的技术,没有观念意识很难呈现现代艺术反艺术教育的繁荣兴盛的格局。实验性技术手段的稳定是保障观念意识实施的条件。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处在边缘的实验性艺术探索与主流艺术形成对峙抗争的情形。或许个别能随时代逐渐融入主流或取而代之成为主流,然而大多数边缘学科在推进的途中夭折。但新艺术诞生唤来了创新精神和艺术革命的实验性,实验性为综合表现提供和创建了宽泛的空间,是值得肯定的开创性课题。

 

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多元化的艺术语言、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与多元化的艺术群体构架了现代艺术的空前繁荣。那么,在艺术基础教育中如何展示综合表现与多元化的方向呢?我们在综合训练的课程甩尝试着与传统课程中完全不同的课题内容。(一)、通过音乐去体会抽象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所构成的黑白与色彩的画面。(二)、通过文学或影像去感受画面不断延续的情节与内涵。(三)、通过观察运动中的物象去把握事物在连续运动下产生的渐变与组合美感。(四)、通过不同物象的投影去理解收缩的虚像在画面的空间作用。(五)、通过放大的物象来表现微观的形态,拓宽和改变丁常规视党。(六)、通过拓印不同质地的平面物来比较肌理变化对画面的影响这些实验性的内容,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创新意识。我们希望它能在综合训练的课程实践中不断完善,还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