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院国际素描研讨会论文
陈辉
一. 艺术教育的方向
科学化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没有科学化就没有现代化,制定科学化的艺术教育规范体系,有助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巩固和能力的发现。
多元化是学院化教育必要的一种艺术教育方式。它反对师承一家,强调广纳博引,兼收并蓄,吸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多元化带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增添了活力和繁荣的气象,拓展了学术问题的横向交流和纵向发展,是当代艺术运动的发端和任何新流派诞生的必然原因。
前瞻化是关注超现实的未来客观,挑战不可知领域并能导引学科前言的理念,,科学的预测或推理出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要使我们的艺术在国际艺术这个大舞台上同步演奏,必须要建立起研究与创作同步走的学术群体,深入而扎实的向新领域探秘。要有艺术的前瞻性必须放眼世界,因为艺术无国界。
开放化是加强国内外的广泛交流。可以是相同学科的交流,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交流。同学科的相互影响和不同学科的借鉴启发,会使原有的学科增加新鲜血液,重放异彩。甚至会诞生出新的艺术生命。开放化的艺术教育,最大限度的加大了信息的流通以及国际化的艺术教育给我们的启迪。
艺术教育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现。既要发现横向人才,又要注意纵向人才的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倾向。
横向人才宽口径、大广角,厚基础的宏观培养方向。他培养的方式是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急于成为大师,而是要把他们造就成像优质海面一样,最大限度的吸取不同的养分。储备能量,厚积薄发。
纵向人才是小口径、远视角,专一化的尖端培养方向。他培养的方式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要像吸铁石一样把同类物质优选出来,聚集在一起而产生能量效应。艺术教育的模式无外乎以上两种方式。
二. 艺术教育的理想方式对培养艺术创造性的意义
学院化教育应在一种多学科并行推进、同步发展的氛围中存在。它涵盖着学科结构的科学分类和对应的师资队伍。它容许不同学科的对峙与争论,包容流派之间的差异和不可比因素,以江河纳百川之势吸收和消化不同学科,逐渐形成的学院化教育体系,在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比较中平稳推进,形成了十分稳固的平衡发展结构。这种结构的合理性在于包括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西方古典绘画艺术,古今中外优秀民族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典雅和谐的唯美主义,具有挑战超越现实的前卫艺术及无界定标准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向前推进,新的绘画艺术形式,新材料、新流派、新主义还会不断的问世,我们不会因为新的艺术形式和流派的出现而否定或取代过去或现存的艺术式样,它们之间没有可比因素,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要把每种艺术样式都做到极至,并符合当下文化艺术的主体脉络。这不是说主流和时尚就是艺术的标准,艺术创新不能等同于时尚,艺术教育也不能成为时尚的钥匙,同出于艺术教育下的艺术形式是多元的,多元的艺术形式只有少书的被列入时尚。而主流是对当下艺术的认同和维护,也是由边缘学科的支流逐渐演变而来的,又慢慢淡出主流,以此周而复始。许多边缘学科在推进的歧路上很可能会夭折,但总会留下更具顽强生命力并得益于发展的新艺术领域,新艺术的诞生是在变革和创新之中产生的可能性实验,鼓励创造力的不断发现以及超前意识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理想方式。但上述行为又在于基础的准备的。因而,我们不能忽视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可以采用理想科学的“配餐制”和开放多元的“自助餐制”两种教育方法。
“配餐制”是开设相对固定的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没有选择的权利。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规律及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所设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课,旨在奠定扎实的基础,博学众览,梳理和调整未来的专业方向,是金字塔似的培养方式。
“自助餐制”是指设定开放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不同,挑选自己感兴趣或能反映自身特点和自身优势的课程。知识和兴趣的“体内”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养分,为学生能尽快找到兴趣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快捷的途径。同时没,也补充和完善了学生的原来专业,它给学生打开了自己选择“食物”的窗口,像许多陌生的“菜肴”总让学生感到新鲜,可口的“食物”总会让学生关注一样。
艺术教育的“自助餐”不是发给学生配给粮,而是教会学生怎样使用猎枪去自觅猎物。如同一个大针线筐,里面有五光十色的彩线,怎样编织?是否能编出最好看的锦衣,全凭每个人用色配线的才气了。教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知识的信息量和知识点的深入研究,教给他们对艺术规律和审美格调的把握,用不同寻常的艺术眼光去发现寻常生活中的美,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艺术教育的“自助餐”,为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空间,既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补充深入,又加强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联姻和对话。在这种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影响和相互感染下,又会派生出值得研究的边缘学科,还会有些品种通过移植被改良,为艺术教育的深入提供了许多研究性的课题。我们会在建筑、绘画、哲学、科学、诗歌、电影、舞蹈、音乐、民间艺术、国外艺术等方面找到新的结合点。不同学科的品种将它们移植嫁接,是否可以孕育出优良的新品种呢?创新是向艰难、失败、未知领域宣战,敢于冒险和否定是创新的前提,毅力和精神是创新的成功之路。大胆的想象是艺术创新的条件。艺术表现中的不择手段为艺术创新创造了可能性。日本科学家从牛身上提取细胞物质与水稻进行杂交,结果生长出来的水稻除水稻本身应具有的成分外,还含有40%的蛋白质储存以及同食用牛肉所带来的热量一样的效果。这种把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结合的想象,正是我们所倡导的“自助餐”式的艺术教育所诞生的边缘学科的成功展示。它是一种呈交叉网状式的培养方式,每个交叉点都有可能产生闪光的火花。每个网状的学科结构相互组合又可能转化成新的研究方向。
三. 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
客观表现与深入刻画物象是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充分把描绘物象的客观性做真实的再现,尽可能的深入理解对象,精益求精的表现对象。从物象的形态、结构、性格、神态、表情、色彩等方面切入画面,准确的塑造客观物象的具象形态,力求形神兼备。从目前我们艺术类考生的生源来看,入校的学生大都处在考前美术培训的初级阶段,美术训练方法是单一的,对于美的评判标准是单一的,对于具象表现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随着我们的招生体制和逐步实行的交叉式教学的推进,我们的观念也要更新和转换。因为基础和时间的因素,我们对学生基础的要求不应该像过去一样,以塑造时间和工夫惊人的细致表现来作为唯一的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学生的美感和创造精神,技术和手段是以审美为前提的。既要让学生们有坚实的造型基础(造型基础是多方位体现的,且并非一种模式),又不能完全沿袭常规的表现方法,要开拓思路,增加兴趣点,尝试新的多种表现方法。同西方的写实表现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和透视角度、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增加主观构想等来丰富的表现画面相比,我们的基础训练就会变的很新鲜、很有趣、很生动活泼,把习作当创作来完成,在具象中融入超现实的空间和抽象因素给写生注入新的视点,并派生出新的品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研究室成立以来,在制定和完善基础教学大纲的同时,我们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进行实验性的改良交叉:(一)改变常规习惯的透视角度和构图方式,增加视觉性。(二)改变观察方法和惯性的物象,增加矛盾空间的训练,提高表现意识。(三)改变习惯用纸和工具材料,表现丰富肌理。(四)强调物象的组合练习,强化创造性。(五)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借鉴大师的作品,提升艺术格调和理性色彩的科学分析主导画面,锻炼学生的色彩感觉。不仅要画眼中看到的色彩,还要画分析和理解后的色彩。上述这些训练方法为具象写实的客观表现创造了多元的思考方向。更新的构思带来的是全新多样的画面视觉,拓展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发展了具象写实分格,避免了局限的认识与教条主义而导致学生作业过于雷同而弊端。
对于教这些基础课的步骤和方法,我们把它们分为五个阶段:1、具象写实阶段。2、概括写意阶段。3、向大师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民族艺术。4、抽象主观阶段。5、综合表现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艺术多面趋向的表现性,对艺术表现的本质和艺术创作的意义有对比性的判断和理解。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从野兽主义到表现主义、从抽象派到立体派、从行为艺术到装置艺术、从政治波谱到前卫艺术,每种艺术的发展与变化,兴起与衰败当与整个社会的步伐和时代的烙印紧密相连。每种艺术的产生又是在吸收相关艺术之长而演变发展来的,并非断裂丢失之变。因此,我们把常规的基础课设定了五个阶段下的不同内容,是在继承上添加新内容,使传统课程保持新鲜感,充满活力。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